编按:半小时后,神奇的事情发生了,随着纸张上的内容越来越丰富,我感觉大脑越来越放松,就好像一盆水慢慢被倒光,腾出大量的空间。(本文摘自《为何我们总是想得太多,却做得太少》,作者为高原 ,以下为摘文。)
建立大脑”思想清单”
现在,请先放下书,不需要刻意思考,立刻说出所有跳入或一直盘旋在你脑海中的想法、计划、困惑,边说边写,一直写下去,想多少写多少,直到没有东西可写为止。这时你再盯着它们看,会不会对纸上的这些东西感到陌生呢?
这是个关于直觉的有趣试验。在罗列出的所有想法中,大概会有50%的内容让你产生与平时完全不同的精神体验。当它们只存在脑海中时,你会感到苦恼或劳累,但这并不代表这些想法是无聊或没有意义的,只有明确写出来时,你才会想到要问自己一个问题:
这些念头对我有何意义?
我经常有这种感觉:当如同乱麻的想法在大脑中堵塞通道时,感觉它们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,但是,如果把这些想法或计划逐一化为文字时,会对这些尚不成熟的想法或计划产生新的疑问,重新进行思考。
我特别喜欢在深夜运用这个简单的方法为自己减压,这是贯彻思考简化课程的第一步,也是简洁有效的方式。我打开台灯,铺开一张纸,在灯下缓缓写下这一天对生活、工作和其他事情的看法与目标:
‧ 有位客户的电话三天来始终打不通,我打算尝试其他方法;
‧ 办公室的空调上午就坏了,到傍晚也还没安排维修;
‧ 女儿第六次要求带她去迪士尼乐园;
‧ 今天再次错过妻子的消费帐单缴款;
‧ 身体不舒服,但记不清是第几次忘记去门诊检查;
‧ 在公司发火,事后又懊恼,因为觉得发火不能解决问题;
我想到什么就写什么。半小时后,神奇的事情发生了,随着纸张上的内容越来越丰富,我感觉大脑越来越放松,就好像一盆水慢慢被倒光,腾出大量的空间。在灯光下,思考也因为想法都化成文字而变得清晰。我能从这些文字中看见问题,也能想到新的思路。
所有想法都摆在桌面上,好的、坏的,积极的、消极的;生活的、工作的、朋友的、家庭的。一个个词汇排好队在我面前罗列开来,就像在墙上展开的一张便条纸,一目了然,我可以轻松查看,整理出自己最近的想法。
这是一份”思想清单”,也是一张写满各种情绪的统计表格。上面记下思考的难处,包括消费最多精力的事情;也写下最高价值的目标,还有每天排在第一的要紧工作。
用清单把它们串联起来,我们就能从上面看到一个清晰的方向,知道下一步应该付出什么努力。
图/仅为情境图。取自unsplash
想法断舍离
在这张详细的”思想清单”上,我们列出脑子里正在进行的全部工作。其中,哪些思考有用,哪些无用?人们有时会在这个环节上不知所措。例如,一份已执行两年的计划如何确定它其实是”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”的”无用思考”呢?放弃这样的计划一定意味着我们过去很多的投入都付诸东流,做出这样的决定很痛苦,那么,我们该如何判断是不是弃之可惜呢?
我们需要一些明确的原则来对这些想法进行整理,先把它们归纳分类,再依据不同类别的整理原则做出最终的决定。
积极的—留下
在我的”思想清单”上,所有积极的想法和事项都会被画上清楚标记,这是待完成的事情。例如,新客户的联系资讯与合作需求;周末去郊外散心的计划;为妻子购买生日礼物的打算(尽管还有三个月)。这些属于积极思考,应该标记出来,备注计划完成的时间。
当下的——重视
女儿”到迪士尼乐园游玩的计划”、应该尽快联系上的客户和该维修办公室的空调,这些属于同一类:当下需要完成的事项。清单上的这一部分是思考的重点,我们可以用”当下”的标准把它们划分出来,单独做成一项计划,尽快行动并予以解决。
消极的——切除
对消极的思考要运用“断舍离”原则,从大脑中隔离并切除掉。例如,你会在公司发完火后几天内仍念念不忘吗?你会纠结于一次工作的失误而反覆的重新思考、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压力吗?你会因为一次吵架就刻意忘记要送妻子生日礼物吗?这些都是消极的思考,找出来,并且把它们通通删除掉。
无关的——封锁
你也能从中发现很多思考是无关的、多余的、没有必要的,像是国家大事、世界经济形势乃至欧洲难民危机,抑或全球股票市场的走势(因为你或许并不是个热中炒股的人),还有邻里琐事、同事的八卦新闻、老板的隐私等。你要想着做好当下的事,永远不要把精力放在这些地方,多数情况下,它们与你无关。要提高自己对于”重要事务”的思考效率和行动力,就必须去除这些与你无关的思考。
图/《为何我们总是想得太多,却做得太少:击败拖延、惰性、完美主义,让行动力翻倍的高效习惯法则》,高原着,发光体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