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有些人在低潮或是遭遇逆境打击后,能够顺利恢复呢?而你知道”复原力”其实是可以透过后天训练的吗?又该如何帮助自己复原呢?
而第13集”学复原”,咨商心理师许皓宜、永龄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刘宥彤分别从心理学、管理学的观点,进一步介绍阻碍复原的三大因素和失落的五阶段,并提供多种方式学习复原、走出低潮。
图/学一件事提供。
失落五阶段、阻碍复原三因素
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重大挫折或是低潮时,可能会出现失落的五个阶段,包含:
第一阶段,否认/隔离(Denial & Isolation)。把自己隔离起来,宁愿选择性地把这些事实藏起来,也不要面对残酷的事实。像是确诊癌症时,当事者会强烈反弹、否认事实。
图/仅情境配图。Photo by Jonathan Rados on Unsplash。
第二阶段,愤怒(Anger)。将内心的挫折投射到他人身上,有时也会投射到自己。开始怨天尤人,怪天怪地怪别人,甚至对自己生气。
第三阶段,讨价还价(Bargaining)。想法改变,想努力让结果不那么坏,有时也会跟上天祈求,让坏结果不要那么快到来。
第四阶段,沮丧(Depression)。痛苦再次地来袭,此时人会变得脆弱、消极,所以要非常小心,很多人可能因为走不出,而选择结束生命。
第五阶段,接受(Acceptance)。体悟人生无常,并不需要一直把自己困在悲伤。开始学会放下、重建生活,准备开启一段新的人生旅程。
许皓宜则归类三个阻碍我们复原的因素,包含问题个人化(Personalization)认为发生的事都是自己的错;普遍化(Pervasiveness)认为消极事件会影响到生活的所有层面;永久性(Permanence)认为悲伤的状态会永远存在。
图/仅情境配图。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。
想从挫折中复原,你可以这样做………
许皓宜则从心理学的观点,介绍可以采取以下方式,帮助自己从低潮中走出,像是创造希望感、找到新的关注,比如说乳癌患者借由举办画展,找到人生新方向。或者可以选择找个信任的亲朋好友,分享正面的建议与忠告。
也可以在低潮时,从事可以感受到自我价值的活动,比如担任志工等。或者,拓展自己的交友圈,结交不同社交圈的朋友,试着和其他人,建立更深层的人际关系。
另外,刘宥彤则从管理学的观点,建议处在低潮或挫折的人,继续维持生活常轨,照常生活和工作;并且管理自己的生活,掌握自己可以做的事情,像是擦地、洗厕所以及换窗帘布等日常家务。
认识失落五阶段、阻碍复原的三因素,以及自我复原的技巧,在这过程中我们也不断地在认识自己。学习复原是一个不断帮助自己提升、成为更好自己的过程。
★★想走出低潮,却毫无头绪吗?第十三集”学复原”→想听podcast点这里★★